2012年4月11日 星期三

中國史-歷代文化特色

中國史-歷代文化特色


一、商代

(一)、社會:商人的思想和生活,全為宗教所籠罩,殷墟發現的「甲骨文」,大多是商人卜問鬼神留下來的卜辭

(二)、科技成就
(1) 商人創造的曆法,以天干地支來相配記日,60日為一週期,沿用3000多年。
(2) 銅錫合金的青銅器,兼具實用和藝術價值。

二、西周時代

(一)、社會:封建社會是周代社會的特色,其共可分成三大階層:貴族、平民、奴隸,代代相承,不能流動

(二)、經濟:周代實施井田制度,土地為貴族所有,由貴族分配給農民耕作。

三、春秋戰國時代

(一)、社會 → 大變動的時代

(1) 原因:
①封建解體,貴族沒落
② 私人講學興起,平民受教育越來越多
③ 各國競爭激烈,國家唯才是用
④ 貴族養士盛行

(2) 結果:布衣卿相之局,例如蘇秦、張儀、范雎

(二)、經濟 → 工商業發達

(1) 貴族沒落:工商業者逐漸成為自由經營者

(2) 交通便利:各國物產互通有無,經營工商可以致富

(3) 國君提倡:各國為增加財富,紛紛提倡工商,商人地位提高

(三)、學術思想 → 諸子百家學說盛行

(1) 儒家:
     ① 孔子為代表人物,主張仁政、有教無類
     ② 儒家的兩大派別:孟子主張人性本善;荀子主張人性本惡

(2) 道家:老子、莊子為代表人物,主張清靜無為,順其自然

(3) 墨家:墨子為代表人物,主張以功利主義為出發點,倡導「兼愛」與「非攻」

(4) 法家:韓非子為代表,主張用刑罰、權術和威勢來操縱臣下,控制人民,並以君主利益為出發點,講求富國強兵的方法

四、秦漢時代

(一)、社會:漢武帝實行舉薦孝廉制度,漢代社會風氣為之一變

(二)、經濟

(1) 張騫通西域,「絲路」從長安經敦煌、西域到大秦(羅馬帝國),中國絲織品不斷經由這條商路運往西方

漢武帝實施鹽鐵酒專賣,擴充國家財源

(三)、統一思想:

(1) 秦始皇為統一思想,不惜焚書坑儒

(2) 漢武帝罷黜百家,獨遵儒術 → 儒家思想成為此後兩千年學術思想的主流

(四)、史學
(1)、西漢司馬遷撰《史記》,記載黃帝到西漢初年的歷史,是中國最早的紀傳體通史
(2)、東漢班固撰《漢書》,記載西漢一代的歷史,是中國最早的紀傳體斷代史

(五)、科技成就
(1)、天文:張衡使用渾天儀和地動儀,來推算天體的運行和測定地震的方向
(2)、醫學:西漢的淳于意會用針灸;東漢的張機有醫聖之稱;三國的華佗擅長外科手術

(3)、造紙術:蔡倫綜合前人的經驗造紙,書寫材料的進步,加速了教育普及和文化傳播

五、魏晉南北朝

(一)、社會:世家大族的社會,因為曹魏時代實行「九品官人法」,造成「上品無寒門,下品無世族」的現象

(二)、經濟:東吳、東晉與南朝等六朝立都建康,開始大規模開發江南,中國經濟中心逐漸由北方遷到南方

(三)、思想:清談與玄學盛行,因為士人逃避現實,以談玄論理為寄託,清談之風大盛

(四)、宗教
(1)、西漢末年傳入中國的佛教,魏晉南北朝大盛,南朝梁武帝的好佛,史上少見
(2)、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,東漢末年稱為五斗米道,魏晉之際改稱天師道,信徒越來越多

六、隋唐時代

(一)、社會:大唐文化受到西域文化的影響,呈現出兼容並蓄的色彩,長安是當時中外商旅聚集的大城市

(二)、文化交流

(1) 中西文化交流:中國的造紙術在唐玄宗時由大食人西傳;外國的景教、回教、摩尼教傳入中國

(2) 東亞的唐化:
     ① 日本推動大化革新,學習大唐文化,日本文字是模仿漢字而來
     ② 朝鮮半島上的新羅的唐化更是徹底

七、宋遼金元時代

(一)、社會

(1) 科舉盛行,塑造士大夫文化,形成「萬般皆下品,唯有讀書高」的社會價值觀
(2) 教育發達,官府所設立的官學(特別是太學)和民間設立的書學都很普及

(二)、經濟

(1) 國際貿易發達,泉州、廣州等大港口設有市舶司管理,市舶的稅收成為國庫的重要收入

(2) 貨幣的發行:
① 宋朝開始發行紙幣,稱為交子、會子
② 元朝的紙幣稱為寶鈔

(3) 城市生活:唐朝有坊市制度,宋朝取消,商業區與住宅區混合,汴京、臨安、大都都是當時的大都市,瓦子(戲院)、正店(酒樓)、夜市林立 → 清明上河圖

(三)、思想:理學是宋代思想的主流,南宋的朱熹是集大成者,著有《四書集註》一書

(四)、科技

(1) 代表性科學家:宋朝沈括著有《夢溪筆談》 元朝的郭守敬制定授時曆
(2) 火藥:唐末已使用火藥箭;宋金、金蒙交戰時均使用大量的火器
(3) 印刷術:北宋時畢昇改良印刷術,元代的王禎進而製成木活字,並創造輪盤排字盤
(4) 指南針:宋朝由於人工磁化法的進法,指南針開始運用於海上導航

(五)、史學:司馬光編撰《資治通鑑》,記載戰國時代到五代史事,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

※ 元代實施種族歧視制度,社會分成四大階級
1蒙古人政權的主體是蒙古貴族,從中央到地方的重要官職,都由他們擔任。
2色目人西域各族和西夏人長於理材,多任財政、賦役等要職
3漢人原來受金朝統治的漢人、契丹人、女真人無論在政治、法律或科舉考試方面,都備受歧視。
4南人江南的漢人



八、明清時代

(一)、社會

(1) 科舉制度下,擁有功名的士人與官員形成士紳階級,身份地位、生活儀制與庶民有很大區別。

(2) 清代滿州人以外族入主中國,滿漢地位不平等,社會上形成滿漢之分,但滿州人不久與漢人融為一體

(二)、經濟

(1) 農業:
    ① 移民墾荒
    ② 推廣早熟稻
    ③ 美洲作物蕃薯、玉米、花生、馬鈴薯傳入中國

(2) 工商業:
    ① 明清中國國內貿易興盛,長距離貿易十分頻繁
    ② 商人集團興起,山西商人(晉商)、徽州商人(徽商)特別有名,他們在各大城市蓋會館,形成地域性的商幫
    ③ 大都市興起,出現專業市鎮 → 江西的景德鎮(瓷器)、江蘇的盛澤鎮(絲織品)



(三)、教育 → 選任人材以科舉制度為主

(1) 科舉制度分鄉試(及格稱為舉人)、會試、殿試(及格稱為進士)三階段,通過考試可以任官,享有特權

(2) 八股文成為明清科舉制度與學校教育的核心,取士制度僵化,使士人思想深受蔽塞,不利於人才培育。

(四)、文學 → 明清文學以小說成就最高

(1) 明代:《三國演義》、《水滸傳》、《西遊記》

(2) 清代:《紅樓夢》、《聊齋志異》

(五)、科技
(1) 李時珍的《本草綱目》,修正許多醫藥典籍的錯誤,記載各種藥物、藥方,有插圖可供辨認。

(2) 宋應星的《天工開物》,記載各種農業和手工藝技術,是中國傳統生產技術的集大成之作。

(六)、文化交流

(1) 中西貿易的初展:
    ① 葡萄牙據有澳門,做為發展東方貿易的據點,從事亞洲與歐洲之間的香料貿易。

    ② 西班牙以殖民地菲律賓為中間站,進行中國與美洲之間的貿易 → 海上絲路

(2) 耶穌會教士來華:
    ① 利瑪竇 → 最早來華
          A 與徐光啟合譯《幾何原本》、介紹《萬國輿圖》
          B 將四書、五經、《道德經》等中國典籍譯成拉丁文,受歐洲學者的重視。

    ② 湯若望、南懷仁
          A 主掌欽天監,制定時憲曆
          B 造西式炮銃

    ③ 清聖祖命教士赴各地測量,繪成《皇輿全覽圖》。是第一部有經緯線的中國地圖。



九、清末民初

(一)、社會

(1) 移風易俗
    ① 剪辯子
    ② 用陽曆
    ③ 重人權

(2)婦女地位的提高
    ① 男女共學
    ② 女子參政、參軍
    ③ 婦女解放意識高漲,男女社交公開

(二)、教育 → 新知識份子崛起
教育傳統知識份子新知識份子
源自士或士大夫清末民初一批受過新式學堂、留學教育培養出來的新知識份子
特色1、「士」位居四民之首(士農工商)
2、通過科舉取得功名:在鄉為紳,出而為官,有身份、有地位
1、 不再執著功名:他們擁有新知識、新人生觀與價值觀,不必拼命於科舉
2、 造成學界風潮的主角:他們對社會現狀會發出不平之鳴,又能傳播新觀念
3、 深入各職業團體,帶動社會變革:他們走入社會後,承擔不同工作,於是有工商業者、新聞記者、律師新學堂教師、工程師、醫師、護士等新職業。他們進一步團結,強力帶動社會的變革
適合生存空間
鄉村
城市
共同點
以天下為已任



十、中國人的覺醒

(一)、新文化運動

(1) 倡導人:陳獨秀、蔡元培

(2) 主張:① 推行白話文學 ② 翻譯西方文學 ③ 新式標點符號開始流行

(二)、五四運動

(1) 原因:民國8年五月4日抗議巴黎和會將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轉給日本

(2) 經過:學生向各國提送抗議書,找政府外交官員算帳,發動大罷課

(3) 結果:北京政府在六月懲辦官員,拒簽和約

(三)、新文化運動與五四運動的影響

(1) 全盤西化,引進德先生、賽先生
人物
影響
德先生(Democracy)-民主1、 民主指的是反對專制、獨裁,建立西方式的民主共和國
2、 反對舊有的專制政治,推銷依附在舊制度上的舊倫理和舊道德
中國傳統文化被看成民主、科學的敵人,儒家思想受到嚴厲抨擊,知識份子高呼「打倒孔家店」
賽先生(Science)-科學1、科學是要提倡西方的自然科學知識
2、反對迷信、盲從,以科學作為衡量一切事物的標準

(2) 馬克思主義流傳中國:西方各種學說都被視為救世良方,馬克思主義漸漸在知識界中流傳開來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