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帝國日暮(1842-1860)
(一)、外患
(1)中英交涉:英國於乾隆與嘉慶年間派使臣來華,要求清廷改善對華貿易,但因跪拜問題而未有結果
(2)鴉片戰爭:清道光年間,中英爆發鴉片戰爭,中國戰敗,簽訂南京條約,割香港,開放五口通商
(3)英法聯軍:清咸豐年間,英法聯軍攻陷北京,訂立北京條約;俄國趁火打劫,訂璦琿條約、北京條約,佔領中國東北大片土地
(二)、內亂
※ 太平天國起事,建都天京(南京),以宗教治國,曾國藩組成湘軍與之對抗,最後打垮太平天國
二、天朝夢醒(1860-1895)
(一)、自強運動(洋務運動,1860-1894)
(1)內容:以外交治標,以自強治本,致力於軍事國防的現代化
(2)重要措施:設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、設招商局、派遣駐外使節、派留學生出國
(3)失敗原因:自強運動缺乏整體規劃,加上守舊勢力的阻礙,其成績不能和同時期的日本明治維新相比
(二)、甲午戰爭(1894-1895)
(1)日本的擴張:日本明治維新後,向外侵略台灣、琉球、朝鮮,1894年與甲午戰爭爆發,中國戰敗求和,李鴻章與伊藤博文簽馬關條約,割臺灣、澎湖、遼東半島(後來三國干涉還遼);允許日人可在通商口岸設廠製造
(2)影響:甲午戰敗,列強意圖瓜分中國,劃分勢力範圍,美國提出門戶開放政策,希望分一杯羹
三、維新變法的挫折(1895-1911)
(1)變法:光緒皇帝採納康有為、梁啟超的主張,實行變法維新(百日維新),但慈禧發動戊戌政變,新法失敗
(2)八國聯軍:義和團是起源自民間的排外組織,庚子年間(1900)進入北京,殺害外國使臣,引發八國聯軍入京平亂,逼迫中國簽定辛丑和約,賠巨款,削砲台,中國門戶洞開,大清王朝威望一落千丈
3、日俄戰爭:1904年,日俄兩國因東北利益開戰,俄國戰敗,但中國東北利益從此遭到兩國瓜分
四、辛亥革命與洪憲帝制(1911-1916)
(1)革命運動(體制外革命):孫中山於甲午戰爭之後於檀香山成立興中會,1905年於日本東京成立同盟會,前後發動十次革命,其中以廣州329之役規模最大
(2)立憲運動(體制內改革):日俄戰爭日本勝利,立憲運動興起,保皇黨與立憲派合作,要求清廷要求召開國會,制定憲法,但清廷無心改革,立憲派倒向革命派
(3)辛亥革命:1911年,武漢革命黨人趁四川保路運動之際起事,各省響應,革命成功,成立中華民國
(4)洪憲帝制:孫中山擔任臨時大總統 → 袁世凱壓迫清廷退位以取得臨時大總統之位 → 刺殺宋教仁 → 鎮壓二次革命 → 脅迫國會選袁為正式大總統 → 謀為終身總統 → 承認日本21條 → 改民國5年(1916)為洪憲元年、正式稱帝 → 各方反對 → 雲南護國軍討袁 → 取消帝制 → 袁世凱病死
(5)袁死後之政局:內閣總理段祺瑞宣佈中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 → 總統黎元洪反對 → 黎元洪與段祺瑞之爭 → 張勳入京發動復辟 → 復辟失敗 → 中國政治實權操縱在北洋軍閥手中
五、革命再起(1916-1928)
(一)、軍閥與反軍閥:
(1) 軍閥:北方軍閥(皖系、直系、奉系)為中央政權而混戰,南方軍閥(滇系、桂系)但求自保
(2) 反軍閥(護法運動):孫中山為維護臨時約法,在廣州成立中國民國軍政府,但受西南軍閥與陳炯明叛變而失敗
(二)、中共的成立
(1) 民國10年:中國共產黨在蘇聯共產國際之指示下成立,以暴力奪權,建立社會主義社會為目標
(2) 民國13到16年:國民黨聯合容共,國共第一次合作,蔣中正宣布清黨,共黨活動轉入地下
(三)、蔣中正與北伐統一
(1) 民國13年:國民黨改組為中國國民黨,以俄為師,成立黃埔軍校,任命蔣中正為校長
(2) 民國15年:國共合作,國民革命軍開始北伐
(3) 民國16年:四月、國民黨清黨,定都南京,寧(南京)漢(武漢)分裂;七月、寧漢復合,國共決裂
(4) 民國17年:日本為阻止中國統一,出兵山東,製造五三慘案
(5) 民國17年底:張作霖被日本人炸死,張學良宣布東北歸順國民政府,中國在形式上完成統一
六、十年生聚教訓(1928-1937)
(一)、民國17年至26年:南京國民政府最能積極建設的時代
(1) 政治方面:中國國民黨依據孫中山的規定,實行訓政,以黨治國、以黨建國
(2) 經濟方面:實行幣制改革,廢兩改元,發行紙幣(法幣)
(3) 社會方面:蔣中正發起新生活運動,矯正社會風氣
(4) 軍事方面:成立軍事委員會,修築南京防禦體系,實行徵兵制度,高中以上學校實施軍訓
(二)、內憂與外患
(1) 內憂:中共的叛亂與西安事變
A 民國19年:國民政府展開五次圍勦,試圖消滅盤踞在江西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共武裝集團
B 民國23年:毛澤東率軍突圍,展開二萬五千里長征,並在遵義會議後成為中共領袖,共軍最後逃到陜北
C 民國25年,張學良與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,挾持蔣中正,要求停止勦共,出兵抗日,事變以和平落幕收場,國共二度合作,聯手抗日
(2) 外患:日本的侵略
A 民國20年:日本發動918事變,佔領中國東北 → 中國向國際憐盟控訴無效
B 民國21年:日本發動128事變,侵略中國上海 → 雙方簽定停戰協定
C 民國22年:日本在東北成立偽滿洲國,以溥儀為傀儡皇帝;接著又侵略華北
七、八年艱苦抗戰(1937-1945)
(一)、導火線:民國26年的77事變,日本進攻北平
(二)、戰爭前期:民國26年至民國27年武漢會戰止
(1) 813淞滬會戰:粉碎日本三月亡華夢想
(2) 南京大屠殺:日本屠殺南京城中30萬百姓,是日本侵華的重大罪行
(3) 台兒莊大捷:中國軍隊第一次大勝日軍,但日軍仍佔領中國華北與華中各地
(三)、戰爭中期:民國27年武漢會戰結束至民國30年底
(1) 日方:切斷中國對外交通、扶植漢奸汪兆銘在南京成立傀儡政權
(2) 我方:退入山區,憑險固守,並以游擊戰消耗日軍戰力
(四)、戰爭後期:民國30年底至民國34年
民國30年 | 太平洋戰爭 | 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,太平洋戰爭爆發,中、美、英開始並肩作戰 |
民國31年 | 聯合國宣言 | (1) 中國參與26國簽署聯合國宣言 (2) 蔣中正擔任盟軍中國戰區最高統帥 |
民國32年 | 中美、中英簽訂平等新約 | (1) 英、美宣布放棄在華特權,另訂平等新約 (2) 中國成為世界四強之一 |
開羅會議 | 中、美、英的開羅會議,決定戰後東亞的國際新形勢 | |
民國33年 | 日本打通大陸交通線(一號作戰)→青年從軍運動 | (1) 盟軍的「歐洲第一」策略,中國戰場未受重視 (2) 4月日本企圖打通大陸交通線,震動昆明和重慶 (3)8月政府號召青年從軍,組成青年軍 |
遠征緬甸→打通中印公路 | (1) 民國31年,中國遠征軍進入緬甸,解英軍之圍 (2) 打通中印公路,有助戰局扭轉 | |
民國34年 | 日本投降 | (1) 美國在廣島、長崎投下原子彈,日本無條件投降 (2) 中國八年對日抗戰,終獲最後勝利 |
八、戰後中國(1945-)
(一)、國民政府失去民心原因:通貨膨漲、接收人員的貪污腐化、偽軍收編問題、過份依靠美國作靠山
(二)、國共內戰(1945-1949)
(1) 民國34年至38年:共產黨發動內戰,美國特使調停無效,國民黨軍隊節節敗退
(2) 民國38年:共軍渡過長江,南京失守,國民政府遷台,海峽兩岸分裂的局面形成
(三)、中共政權的演變
(1) 建國:建國號中華人民共和國,建都北京,毛澤東為領導人
(2) 出兵:中共建國後,以抗美援朝為名出兵韓國,強化東西方對峙局面
(3) 文革浩劫:毛澤東為奪權發動文化大革命,組織紅衛兵破壞中國傳統文化,中國陷入一片混亂
(4) 鄧小平上台:鄧小平鏟除四人幫,走務實路線,推動改革開放,改行資本主義經濟
(5) 64事件:1989年北京學生要求中共實行民主改革,但遭到血腥鎮壓
(6) 後鄧時代:江澤民、胡錦濤先後掌舵,中國的共產體制面臨時代考驗
4、中華民國在台灣
(1) 蔣中正、蔣經國時代
A 政治上:實行戒嚴、民主憲政打折扣
B 經濟上:推動土地改革、實行經濟建設計劃,台灣邁入工業社會
(2) 李登輝時代:推動民主改革,開放總統直接民選
(3) 陳水扁時代:以新政府為號召,推動民主政治
(4)馬英九時代:???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